学院新闻

我院教师参加设计学跨学科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智能体工作坊学习

发布者:耿玺雯发布时间:2025-02-24浏览次数:10

为提升高校教师研究设计、数据分析、成果发表的学术科研能力,艺术学院选派青年骨干教师牛琳琳、景芳芳、李静、马微于2025年2月13日参加了为期九天的设计学跨学科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智能体工作坊。此次工作坊聚焦于“AIGC技术在设计学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中国式现代新质设计的发展趋势、AIGC辅助教师教学工作的方法与实训、AIGC辅助教师科研工作的方法与实训、AIGC辅助教师实践项目管理的方法与实训”等多个前沿主题。四位教师通过理论学习与实操训练,深入探索了AIGC技术在设计学教学、科研与实践中的潜力,并在工作坊的最后阶段参与了教师个性化AIGC设计与教研智能体实操学习,取得了丰硕的学习成果。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化,AIGC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次设计学跨学科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工作坊贯彻落实国家和教育部的工作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教育数字化,根据新兴科技的迭代变化,使高校教师深入了解AIGC的原理、技术特点及其在新质设计中的应用,通过实操训练,提高教师运用AIGC技术进行新质设计课程改革、教材编写、产教融合项目开拓等方面的能力,以案例、成果为导向,鼓励和指导高校教师利用AIGC技术,结合本校和本地区的实际,拟定和开展新质设计相关教改、教研、科研和产教融合项目,推动教育创新与技术融合。工作坊的主讲为中国美术学院范凯熹教授,近年来致力于人工智能在设计教育运用的研究,在高校开展了百余场AIGC主题讲座。

专家从文化传承、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中国设计在全球设计语境中的独特定位,通过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实操训练,四位老师深入了解了AIGC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在设计学领域的应用场景,认识到AIGC在创意生成、设计优化和用户体验分析等方面的巨大潜力,AIGC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设计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老师们纷纷表示:“AIGC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它让我们能够以更高效、更创新的方式开展教学、科研和实践,启发了我们对设计学未来发展的思考,我们需要紧跟技术潮流,将其融入教学与科研中,我们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适应未来的设计行业。中国式现代新质设计不仅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更要扎根于本土文化,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语言,AIGC技术为中国式设计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思路,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更好地表达中国文化的美学价值。”

通过此次工作坊的学习,四位教师深刻认识到AIGC技术在设计学领域的革命性意义,此次工作坊学习不仅为艺术学院的四位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也为学院未来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四位教师将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推动学院在设计学领域的创新发展,为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贡献力量。

(文/图 李静)